火把年年亮 赤子歸不歸
每一個少數民族的節日,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,都潛藏在民族的血脈里,默默指引著回家的歸途,火把節就是麗江人心中的其中一條歸途。
每一個少數民族的節日
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
都潛藏在民族的血脈里
默默指引著回家的歸途
火把節就是麗江人心中的其中一條歸途
各處篝火浪漫、美食飄香
人人身著盛裝,載歌載舞,歡度節日
/ 索娜拉姆攝 /
對于異鄉的人來說
也許那是他們歸家的理由
對于旅游的人來說
也許那是他們出走的理由
/ 張晨攝 /
看看鏡頭里的人們
或許第一次見或許曾經遇見
但在麗江的未知拐角
期待終有再會的那天
那些念念不忘的舊日子
是停留在回憶里的火把
能夠帶來一份力量
給予支撐
好好將日子繼續過下去
/ 李志文 攝 /
火把節,是雨季中的一個盛大的節日。麗江民族眾多,民族文化內涵豐富,故而各地過火把節的習俗略有不同?;鸢压澮话惆凑占{西傳統為期三天,即農歷六月二十五、二十六,二十七三天。
/ 張敏攝 /
據說,三天里最隆重的是第二天,因為第一天屬于神靈,第三天屬于鬼魂,第二天屬于凡人。所以,這三天里的主要活動是:第一天打掃庭院,殺雞宰羊做美食。到了第二天,最樂的是活潑的孩子們,他們做了大量的火把,火把一般以松明子為燃料,外圍捆上干柴,中間插一根長長的木棒,就算制作完成了。
/ 李志文 攝 /
假如回到20多年前的火把節,那時的鄉親們熱情樸實,留下別家因玩火把走得太遠的孩子在自己過夜也不會嫌麻煩,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別人家過夜是否安全。
/ 楊佳蓉攝 /
大家只是簡單地圍坐火塘旁聊天,如果有鄰居的“故事大王”來串門,那么基本沒有人會去看電視了,全都聽他講起了故事。開講一會兒后,很多鄰居都來了,簡單的聊天成了名副其實的故事會。這位“故事大王”還有一個身份——民間藝人,笛子、葫蘆笙樣樣精通,待他講完了故事,已經是深夜,但是大家都沒有睡意,反而在院子里架起了火把,開始歡快的笛子打跳,直到三更雞鳴......
/ 徐文華 攝 /
念舊不是壞事兒,它有快樂有溫暖,有懷念有留戀,是一種苦樂兼有又讓人放不下的復雜情感。過去的故事和片段勾起回憶同時也請你記得,回頭望時也向前看。就像那火把啊,舞著新的興旺,搖搖晃晃,明明滅滅,歡聲笑語間,走到最興火的前方。那一刻,光影回歸,燈火也來了。在逐漸拼搏的日子里,再一次放松,再一次紅火,再一次無拘無束歡喜著。
/ 李志文 攝 /
火把節已過
不知在他鄉拼搏的你
明年歸不歸?
那個讓你一定要回家的理由
又是什么?
相關推薦
- 《木梨戀歌》音樂微電影線上首發丨悠悠旋律中“戀上”麗江的“高原果王”
- 不可思議,一幅刺繡居然要4位繡工合作歷時3年多才能完成
- 又到山茶花開時
- 坐上這趟列車,我對麗江沒執念了
- 6條精致線路,帶你全方面了解玉龍雪山景區
欄目最新
友情鏈接
麗江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專欄 看見麗江